民營經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力量,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新時代、新征程、新作為,近年來,國家陸續出臺了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,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、舉措和措施,釋放了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強烈信號。
做好“三不”“四要”
淺議民營施工企業的生存之道
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,民營施工企業從無到有,得到了快速發展,成為我國建筑領域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;民營施工企業自身獲得了很好的發展,也為我國城鄉建設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。
但是,近幾年,在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下,民營施工企業面臨較大挑戰,業務量一年比一年萎縮、減少,項目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,甚至基本上沒有了,而項目的風險比以前卻是大大增加了……因此,筆者以為,尋求生存之道,努力讓自己活下去,等待春暖花開,是當前很多民營施工企業的首要任務、當務之急??偨Y起來,筆者想講三個“不”,四個“要”。
先講講三個“不”。
一“不”:不求大而求強
我們知道,宏觀經濟是呈波浪形向前發展的。在波峰期,是可以爭取做大的。打個比方,一個能挑100斤的人,在這個時候,你可以試著挑他個120斤;但是在經濟的低谷期,就不應該求大,而應該求強,還是這個能挑100斤的人,這個時候你挑個80斤就可以了,不能挑100斤,更不能勉強去挑120斤,要留有余地,要有預備力量。
所以這個時候,民營施工企業都要自我評估一下,以當下自己的能力、資源,是不是和你所從事的業務的規模、業務的類別相匹配。如果不匹配,就要馬上調整,越快越堅決越好。筆者以為,現在大部分企業可能是不匹配的,因為就算原來是匹配的,因為企業外部環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了,而外部環境的變化,必然會引起內部環境的變化。這種變化就可能使得企業的規模與能力變得不匹配了。
一般來說,在周期性的經濟低谷期,我們應該收縮企業規模,以求生存為主要目標。
二“不”:不求全而求專
過分多元化、產業鏈太長,是當前我國民營施工企業比較普遍的現象,這是以前經濟周期處于高峰期的時候,企業家擴張沖動留下的后果,但現在卻變得不合時宜了。中小企業必須以專取勝,這是規律,也是當下宏觀環境的要求,我們是不可以違背的。
把那些不賺錢的產業、投入產出比很低的產業,狠狠心把它們賣掉、賣不掉就關掉,把企業的戰線收縮到能賺錢的業務上來、收縮到能產生正現金流的業務上來、收縮到投入產出比高的業務上來,留下現金流業務,讓它們成為主營業務,使公司成為一個專業化的公司,越專越好,越專才越有戰斗力,越專才越有競爭力,越專才越能賺錢。
筆者還要強調一點,如果你的企業在某一塊業務上發生了問題,比如產生大量虧損,建議不要試圖用其他業務的現金去救這個問題業務,因為你這樣做的后果,很可能要救的沒救活,反而可能把整個企業拖進泥潭。
三“不”:不求名而求利
名生利,有名才會有利,有名才有面子,有名才會覺得辦企業有意思,這是企業家較普遍的想法。但是眼下呢,筆者勸各位,還是暫時把名放在一邊,至少要把它看得輕一些,而把賺錢放在首位,把精力投放到賺錢、賺利潤上面來。
再講講四個“要”。
一“要”:向技術要效益
這個可能有點老生常談。情形好的時候,沒有技術也能賺錢,但是現在,如果你的企業有門獨特的技術,可以幫你存活下來。
我們民營施工企業在技術上確實要比央企國企差太多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形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所以現在民企如果在技術上要去跟央企國企硬扛,肯定是不現實的。但是筆者以為,民企通過努力,在一個很窄很細小的地方,獲取一個那怕很小很小的但很獨特的技術,完全是有可能的。只要民企掌握了一個很小很獨特的技術,就可能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。這種優勢很可能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競爭力和利益。
二“要”:向管理要效益
這聽起來也是老生常談。同樣的,在情形好的時候,管理粗糙一點,企業也能賺錢,也能發展,但是現在情形不好了,粗糙的管理,就成了死亡之源。
因為歷史的原因,民營施工企業管理精細化水平是遠遠不夠的,企業層面管理粗糙,項目層面也管理粗糙。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管理精細化,往往都有一種畏難情緒。其實,管理不夠精細,往往是用心不夠;用心不夠又往往是精力鋪得太散太開,也就是企業的整體能力小于企業整個產業面所需要的能力了,沒有精力去精耕細作,導致管理粗糙。所以,只要把戰線收回來,把人才集中起來,先做細做深,再去做開做散,管理自然也就精細化了。
三“要”:向口碑要效益
筆者做了三十幾年的管理,一個很重要的體會,就是越是困難的時候,越是要保護好自己企業的口碑。因為在這個時候,企業不知道會在哪個地方出問題,也不知道會出幾個問題,也不知道會出多大的問題。這個時候,企業如果有良好的口碑,就會給處理問題、解決問題帶來很大的幫助。有時候,為了保護口碑,你出點“血”,也是值得的。
四“要”:向文化要效益
或許有人會不同意筆者的這個觀點,說“企業都已經有這么大困難了,能活到哪天也不知道,還談什么文化啊?!惫P者的經驗和觀點,恰恰相反。越是困難的時候,就越要講文化。你如果去過井崗山,去過延安,去過西北坡,你大概就會同意筆者的這個觀點。
企業越是困難的時候,越需要凝聚人心,越需要員工的歸屬感、忠誠度和比黃金還金貴的信心,越是要堅守自己的價值觀。而這些都是需要企業文化做支撐的。
還要加一句話,請你做好黨建工作。在民營企業,黨建工作可是寶貝!
最后,要著重強調的是,一定要記住“現金為王”。
這個時候,讓企業留有一筆現金比什么都重要。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給公司留一筆現金,那是渡過困難時期的保命錢,那是讓自己日后有柴燒的一片“青山”。
我們要盡量減少應收款,努力做到顆粒歸倉;那些有利潤但大部份是應收款的生意就不要再去做了。盡量少做、不做無助于產生現金流的一切活動。有些事情,只要還活著,日后有的是機會做。
地里不長莊稼的時候,我們家里還能有余糧;當冰天雪地的時候,我們還有錢給家里的每個人買一件御寒的棉衣;當春天再次來臨的時候,我們還有錢買種子和化肥。
讓我們保持定力,做好當下?。▉碓唇ㄖr報 毛晨陽)


首頁
集團概況
集團動態
工程業績
瀝青拌合站
人力資源
網校系統
聯系我們